close

吴声铭

 

 

 

v2-3ed266a0a05a92b7bb9c24d8af16b160_720w.jpg

v2-be2008200bc9bfe69bbb4712d2e22481_720w.jpg

v2-8583859dbbac131ee55c57ed1a27fb84_720w.jpg

終戰後,在1947年又被國民黨政權徵召為海軍「台灣技術員兵」,送往中國青島的「中央海訓團」(海軍官校前身)受訓,受訓後奉派參與蔣政權接收的34艘日本賠償艦修復工作。成為台灣人中極少數同時受過日本和中國的海軍作戰訓練者之一。

1949.2.12 海軍「黃安」艦從青島駛往連雲港投共,艦上有台籍技術員楊玉榮、王喜森、林尤鈴、吳聲銘、尤錫鋙、莫松等6人

1986年,居住在青島市的台灣省籍同胞有40106(含家屬)。其中,高山族台胞89人,白族台胞13人。

青島市台灣同胞聯誼會於1982928日成立,辦公地址青島市太平路29號。機構設置:會長1人,秘書長1人,文字秘書1人,行政秘書兼司機1人,人員編制共4人。

青島市台灣同胞聯誼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台灣各族同胞的愛國民眾團體。其宗旨是:高舉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旗幟,團結聯絡居住在大陸的台灣同胞,在愛國統一的旗幟下,廣泛團結聯絡台灣島內、港澳及海外的台灣同胞,增進鄉親情誼,同心同德,積極促進全民族的大團結,為按照“一國兩制”的原則實現台灣與大陸的和平統一,為振興中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增進台灣人民的福祉而貢獻力量。

歷次代表會議

青島市第一次台灣同胞代表會議 1982928日在太平路29號市政協禮堂召開。會議通過籌備小組關於成立青島市台灣同胞聯誼會的工作報告,通過成立青島市台灣同胞聯誼會的決定。選舉產生青島市台灣同胞聯誼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會由7人組成,選舉會長黃清銀,副會長李明仁、吳聲銘。中共青島市委副書記劉維理參加會議。出席會議的台胞、台屬代表和特邀代表共50人。

青島市第二次台灣同胞代衣會議 1985年准月23日在市人民會堂召開。會議通過市台灣同胞聯誼會第一屆理事會工作報告,選舉產生青島市台灣同胞聯誼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會由9人組成,選舉會長李明仁,副會長黃清銀、吳聲銘、陳繁虎。由市委統戰部任命副秘書長孟揚。中共青島市委副書記劉鎮參加會議。出席台胞代表會議的台胞、台屬和特邀代表共52人。

青島市第三次台灣同胞代表會議 198896日在市工商局招待所召開。會議通過市台灣同胞聯誼會第二屆理事會工作報告,選舉產生市台聯第三屆理事會。理事會由11人組成。選舉會長黃清銀,副會長陳繁虎、李惠卿,與前二屆理事會有所不同的是此屆理事會新增加3名第二代台胞青年:按照台聯會章程,由會長提名,經理事會通過任命秘書長孟揚。中共青島市委副書記劉鎮參加會議。出席會議的台胞台屬代表和特邀代表共53人。

 

等待真的挺熬人,二十天過去了,連一點點回音都沒有。莫非二百多名台灣青年當年都隨國民黨回故鄉了?大陸上竟沒有一名倖存者了嗎?焦急、疑慮籠罩著沙蓬,讓他心神不安。
24天之後,加拿大的信終於等來了。那位“Jang F .Kyo”先生被沙蓬的真誠所打動,消除了顧慮,署了自己的姓名和籍貫:許峰禎,台灣屏東人。信中,他詳細講述了當年國民黨在台灣招募“海軍技術員兵”的經過,又提及了同鄉王再興的姓名。至於這些“台灣技術員兵”當年服役的艦只,他說不上中文艦名,“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台灣青年均服務於日本移交中國的艦艇上”。沙蓬立即同海政聯絡部聯系,告知新線索。電話那邊,海政的同志說已從歷史檔案中查出了一些線索,
讓他盡快去核對。幾乎與此同時,沙蓬又收到山東省台聯的一封信,證實青島市台聯副會長吳聲銘正是許先生要找的人。
真是太令人振奮了。誰雲天地寬?這空間,這星球,這宇宙似乎濃縮了數十百千倍,沙蓬霎時竟然回到編輯部,向總編匯報之後,沙蓬迫不及待地按照地址給這12位鄉親分別寫了信,當天就寄出了。他就像一個漁翁撒出網去,等待收獲。
半個月後,吳聲銘第一個寫來了信。他在信中說:“我也是台灣屏東人,1947年與許先生從台灣左 吳聲營港同乘中華民國海軍‘中練號’被押送到青島。他信中所提到的一切,我還記憶猶新。許先生曾提起林淵嵩君之事,此人正是我的小學時代的同班同學,對他家較清楚。林君之父在台灣屏東最熱鬧的本町區經營眼鏡、鐘表行業,還兼營台灣特產的牛角和蛇皮做成的工藝品等。他還有一位腿部殘疾行走不便的弟或兄搞不清,因他倆看起來年齡相差不大……”吳聲銘此前尚不知林君已“陣 吳聲
亡”,在信中表示了哀悼之意。吳聲銘先生的文筆很好,沙蓬約他寫一篇文章,很快他就寫來了, 吳聲真的是聲情並茂,讀之令人動容。沙蓬把它稍加編輯後在《台聲》上發表,題目是:《扯不斷亂——難友信往記》。吳聲銘先生1949年隨“黃安艦”起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轉業後在 吳聲青島市公共交通公司工作,任工程師。時任青島市台聯副會長,青島同源公司總經理等職務。

半個月後,吳聲銘第一個寫來了信。他在信中說:“我也是台灣屏東人,1947年與許先生從台灣左營港同乘中華民國海軍‘中練號’被押送到青島。他信中所提到的一切,我還記憶猶新。許先生曾提起林淵嵩君之事,此人正是我的小學時代的同班同學,對他家較清楚。林君之父在台灣屏東最熱鬧的本町區經營眼鏡、鐘表行業,還兼營台灣特產的牛角和蛇皮做成的工藝品等。他還有一位腿部殘疾行走不便的弟或兄搞不清,因他倆看起來年齡相差不大……”吳聲銘此前尚不知林君已“陣亡”,在信中表示了哀悼之意。吳聲銘先生的文筆很好,沙蓬約他寫一篇文章,很快他就寫來了,真的是聲情並茂,讀之令人動容。沙蓬把它稍加編輯後在《台聲》上發表,題目是:《扯不斷 理還亂——難友信往記》。吳聲銘先生1949年隨“黃安艦”起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轉業後在青島市公共交通公司工作,任工程師。時任青島市台聯副會長,青島同源公司總經理等職務。他的來信和文章,無疑填補了這部傳奇的空白,讓這部傳奇更豐滿更立體更生動更鮮活。一條線索一個人的回信尚且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那另外的十幾個人如能聯繫上,效果豈不更令人期待?

 

许先生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岛内和美国洛杉矶的报刊收到“请命”文章后不久,纽约《美洲时报周刊》总编周昌龙先生来电向许先生采访了有关细节。随后,在《时报周刊》上,以《十八个台湾的大陆老兵》为题,发表了独家报道,公开为大陆台籍老兵鸣不平,同时发表的还有沙蓬提供的那份“海军技术员兵”在大陆存殁者的名单以及其中十人的合影照片。文章问世后,很快传入岛内。4月25日,《中时晚报》以头版新闻摘登了这篇报道,在民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令人意向不到的是,一些“海军技术员兵”的家属根据报刊公布的地址写来了第一封信,找到了自己的亲人。青岛吴声铭先生收到姐姐姐夫从台湾的来信后说:“我真有没法形容的高兴和激动,竟像孩子似的泪如泉涌”。古人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如今一别四十载,岂止是“万金”可以抵得。
來信和文章,無疑填補了這部傳奇的空白,讓這部傳奇更豐滿更立體更生動更鮮活。一條線索一個
人的回信尚且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那另外的十幾個人如能聯繫上,效果豈不更令人期待?

1000 (1).jfif

1000.jfi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璜貴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