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國家文物局總工程師羅哲文等古建築家在考察了趙家堡後,欣然命筆題為:「其佈局立意,處處乃沿汴京之舊」,一語道破了趙家堡的天機,並讚譽為國之瑰寶!
 


台灣人鮮少到來也罕為人知,真的非常可惜,我簡單的介紹趙家堡,希望大家認識它………


它,就是打破歷史的大鎚 失蹤的閩冲郡王趙若和居然出現了


它,也是高貴血統的延續 - 南宋趙家唯一命脈沒被元兵滅族


它,更是宋代汴京的縮城 - 研究宋代建築學者朝聖寶地


它,可是美麗傳說的寶藏 - 盜墓賊口耳相傳裡面埋了大宋寶藏


它,應是台灣先民的源流 - 開台閩南人一定切割不了的血緣


 



影音趙家堡



 



有興趣的朋友又懶得看文字的朋友,可以點選兩則影片:


一是用PPS網路電視找「經典傳奇」其中的「皇城寶藏傳說之謎」


二是點擊底下網址,收看20111022「探索發現」節目的趙家堡探秘。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discovery/201110/ce68ba29-d 7c 9-482b-8cb9 -7a 506ba610ea.shtml


 



 



趙家堡怎麼去?怎樣花費?



 


其實趙家堡離廈門不遠,約略90公里,車程不到2小時,包車最方便,若要當背包客可要從廈門轉漳州市(90公里)後搭公車到漳浦(90),然後再想辦法進入趙家堡,真是勞民又傷財。


趙家堡位於福建省漳州漳浦縣湖西鄉趙家城村的畲族聚落中,聽起來很遠,其實不然。


我出門前一直打探車資,從850-400元之間都有,我選擇的呂師傅給我600元價格,廈門跨出海滄大橋後,駛上高速公路,一路平順,下了趙家堡交流道,不到十分鐘就到目的地了,當天下了大雨,其實路況是很好的。


門票聽說已經由廿元降到十元人民幣,花三十元可以請位「大宋王朝公主」當專業導游,花費其實很便宜的。


 無意間網上得知有大陸朋友專程上趙家堡買土雞蛋,我的司機也買了一箱,這裡黑烏烏的老菜脯也是特色。


 



來來去去七百年我來簡簡單單說



 




趙家堡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有「大宋王族」的血統,它第一次被發掘是在明代洪武年間,因同姓通婚(隱姓黃)差點被判重刑,族人拿出族譜玉牒給御史呈閱後,把這御史嚇傻了,想不到傳說中被徹底滅族的趙家,居然出現了,此事驚動了明太祖朱元璋,他老人家認為在大明朝下還留有前朝皇族視此為祥瑞,龍心大悅下賜旨還趙姓。



這事塵埃落定後也無人問起,趙家堡就這樣默默地掩藏在福建東南的群山之中400多年悄無聲息。直到1982年,當時福建省漳州市正著手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又被意外發現,當時僅僅成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升為省級。直到20017月才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話說當時文物學者想找出最大鐵證來證明這是宋家遺族及遺跡時,從一家不識字的人家發現了一本族譜,原來族譜的留存也是一則巧合,為的就是證明城前的水塘是趙家人的。當學者一睹族譜封面時,「汴京國族-趙氏家譜」明白的寫著,全場皆一片驚歎,再打開序文洋洋灑灑寫下宋朝開國至滅亡的濃縮史,最後提序者竟然是「閩冲郡王趙若和」,全場再度傻掉了,因由史書記載趙若和與年僅9歲的少帝趙昺南逃後少帝投海殉國,並不知所蹤。



專家又發現,此地為畲族人群聚村落,漢人建築風格與當地格格不入,也與閩南建築有所不同,考證後驚奇發現,這都是宋朝汴京的建築風格,原來700年前趙若和殺出元軍重圍後避難偏安漳浦縣,隱名改姓黃,在明朝嘉靖年間,趙若和的第八世孫趙淑寬善於理財,為教授其子趙范請來名師。而後趙范於隆慶五年以二甲進士及第,先後任無為州知州、磁州知州、吏部員外郎、貴州青吏司郎中、浙江按察使司副使等官職,漳浦趙氏家族從此開始中興並重新擴建趙家堡。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趙范之子趙公瑞,考察開封、杭州宋代兩京建築佈局,擴建外城,增加不少仿宋建築和懷宋題刻。


從此趙家堡就這樣遺留下來,近代研究宋代建築學者,無不到此考察。



 
目前趙家堡古建築群內住有100戶,700多名趙氏後裔。佔地173畝,外城全長1082公尺,內牆長220公尺。



 



趙家堡有四個城門,四門各非取俗氣的東南西北門,東門題刻「東方鉅障」,北門題「碩高居勝」,西門題「丹鼎鍾祥」唯南門因不明原因毀損沒有題額,由此可以窺探主人的涵養不失皇家風範。



 





 



 



 



 


東門後照





 


廣場前有內外魚池。池中石橋橫跨,名曰「汴派橋」,是按「清明上河圖」仿製的。橋上建有六角涼亭。園中還有一座高6的實心石砌7級聚佛寶塔,塔壁上刻有20尊浮雕佛像。


公主導遊說,他們趙家姑娘出嫁時要從此橋過,拱橋彎度很高,路面平滑,一般人都很難行走了,想想以前三寸金蓮的閨女怎麼走可想而知啦。


 













趙家堡主城樓「完璧樓」內城矗立著趙家堡的主體建築3層宋式生土方樓完璧樓,名取「完璧歸趙」之意,據考此為防禦性高樓。


很怪,詒安堡跟藍廷珍府第皆有這樣的內城建築高樓,可能當時概此樓挺時髦的。



















 



完璧樓的字寫法與眾不同,有一段小故事是這麼來著:


趙范歸家後,受到老師建城堡的啟發,於是萌發另建樓堡的念頭。經過幾年的籌劃,終於在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擇地在官塘碩高山興建樓堡。這時,趙范再赴漳州長橋,並將建樓的計劃告訴老師。林士章聽罷,極力讚揚趙范的膽識,並問有樓名否?趙范連忙說:「正要請老師命名」。林士章說:「你們趙家歷經艱辛,改姓潛隱,後得複姓,可稱完璧歸趙,就稱為完璧樓吧」。趙范大喜,並即刻請老師題寫樓匾。林士章立即大筆一揮「完璧樓」三個大字,似龍蛇之宛轉,鸞鳳之飛舞,驚雷之掣電,飛空密妙,雄渾剛健。趙范連聲稱讚。林士章問道:「還看到什麼」?趙范說:「『璧』字如此寫法,似不多見。」林士章說:「正是。你們趙家歷盡千辛萬苦,應該讓『辛』占一半,而『玉』字應隱在左下方。」趙范看了又看,那分明是「玉」少一點,成個「王」字,但老師號璧東,「璧」字這樣寫法是一定不會錯的。趙范回家後再仔細端祥那字「璧」字,原來那「王」字中間一橫略靠近上方,是古篆字「玉」的寫法。


 









 






 


完璧樓內中心有一座天井,天井前有一對小石獅,這是我個人喜愛的,石獅擬人化裝可愛,單手用食指指著自己的臉夾,不知堡主人到底有何用意。




 







 



中國建築文化裡,每一個大聚落或大宅院裡都會有祠堂,底圖就是趙家堡的祠堂,現在只剩前廳,後面已經全毀了,公主導遊說文革時期因前廳是某工作隊的駐點,幸而保留,其餘皆毀於紅衛兵之手,想想他們流有皇家血液的後代,文革時期可能也是很辛苦的。




 






 


 



 



 





 




 



 


這是祠堂門前的石鼓,上刻有龍紋,皇帝用五爪龍,趙家堡僅用四爪蟒,在封建時代不管用龍還是蟒,那是僭越的,可見趙家堡族人之顯赫。







 


底圖是隨手取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璜貴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